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增程动力技术逐渐成为主流。早期许多车企坚持纯电动路线,但近年来纷纷转向增程技术。市场销量的增长证明了增程技术凭借其续航长、补能快等优势配资运营分析门户导航网,已成为市场主流。
随着增程车型的增多,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电池容量大幅增加,技术路径从“小电池+大增程器”向“大电池+小增程器”转变。智己汽车发布的“恒星”超级增程技术,搭载宁德时代66kWh电池,CLTC纯电续航超过450km。别克也推出了“真龙”增程系统,配备40.2度奥特能电池包,带来302km纯电续航。这些变化表明传统合资车企也开始追求长续航增程技术。
回顾增程技术的发展历程,纯电续航里程从最初的120公里提升到200公里用了数年时间,而从200公里到400公里仅用了一两年。电池包容量也从十几度电增至五六十度电。这种快速迭代令人瞩目。
关于增程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竞赛,行业存在两种观点。一方认为长续航可以减少消费者的里程焦虑,有利于日常通勤和驾驶体验;另一方则指出,电池包增大将推高车辆成本,增加车重,导致能耗上升和综合损耗增大。从技术原理来看,扩大续航只需加大油箱或电池包,但这并未被视为技术核心,引发对增程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。
短短几年间,市场上主流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大幅提升。例如,理想ONE的换代车型L8电池包达到52.3kWh,赛力斯SF5的替代车型问界M5电池包达到40kWh。其他如零跑C11、深蓝S7、理想L7和理想L9等车型,电池包容量也在不断增长。插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同样有所增加,比亚迪宋PLUS和哈弗枭龙的电池包容量都有明显提升。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大电池能够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,带来更像纯电车的驾驶感受。但他也指出,并非所有增程式混动车型都需要大电池,应在考虑性价比的基础上为中高端车型配备大电池。目前,市面上的增程车型多为中高端的中大型车,正是这些车型推动了电池包容量的增大。
增程车纯电续航竞赛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。首先,电池成本下降为车企加大电池容量提供了经济基础。其次,快充桩的普及支持了长续航车型的发展。此外,用户需求也是重要推动力。一些车主表示,长续航使他们能够在日常通勤中完全依赖电力,减少了燃油使用。
然而,增程车型电池容量的增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购车成本上升,即使电池价格下降,增加的成本依然可观。车辆重量增加导致电耗和馈电油耗上升。此外,大电池充电时间较长,且公共快充设施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的需求。电池寿命和轮胎磨损等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对于增程技术的未来发展,行业内部存在不同意见。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认为,插混和增程都是过渡性技术方案,未来纯电车将成为主流。但也有人认为,增程和插混车型已经具备成为一个单独类别的可能。各大车企的态度也不一致,有的坚决反对增程,有的则全面布局。
增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仍需进一步探讨。无论哪种技术方案配资运营分析门户导航网,只要市场存在就是合理的。未来增程车的电池容量可能会缩小,以适应技术演进和国际化竞争的需求。
杨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